未开启屏蔽访客功能,允许调试 低碳经济的核心要素(低碳经济的核心要素) - 笪峰小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低碳经济的核心要素(低碳经济的核心要素)

更新时间:2025-05-13 01:59:28 阅读量:4067

本文目录

  • 低碳经济的核心要素
  • 什么是低碳经济
  • 低碳经济的基本特征
  •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和什么为经济发展模式
  • 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什么
  • 什么是低碳经济核心是什么
  • 低碳经济是指什么
  • 低碳经济的实质

低碳经济的核心要素

低碳经济的核心要素是低碳技术、低碳产业和低碳管理制度。其中,低碳技术通过降碳、零碳和去碳等机制促进减排;低碳产业通过代替、改造传统高碳产业,稀释高碳产业碳排放等机制促进经济低碳发展;低碳管理制度通过引导、激励、监督、管控等机制促进经济低碳转型。

生态资源可持续性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

低碳经济的特征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

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IGCC)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CCS)等等。

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等。

什么是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学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CO2 )和二氧化硫( SO2 )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新概念,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定义的延伸还含有降低重化工业比重,提高现代服务业权重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内容;其宗旨是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实现经济活动中人为排放二氧化碳与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动态平衡,维持地球生物圈的碳元素平衡,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保护臭氧层不致蚀缺。

低碳经济的基本特征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低碳发展可以理解为以低碳化为主要特征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能源、经济乃至发展观价值观的变革,可能为人类迈向生态文明探索出一条新路。近年来,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和欧盟国家大多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扶持重点,相应的产业成为快速增长的产业。低碳经济的特点(1)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即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和什么为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碳经济的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明显下降。也就是说,既反对奢侈或能源浪费型的消费,又必须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通俗地说,发展低碳经济不能也不是让人类到农耕社会。

低碳经济概念的形成和提出背景,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应对气候变化,是低碳经济提出的最直接和最根本原因。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全球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和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包括烟雾、光化学烟雾、酸雨危害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提出了严峻挑战,降低碳排放强度就成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的客观需要。

其二,发达国家迈过了以使用高碳能源为主要动力的发展阶段,保持现有福利水平,可以不依赖高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进程看,英国、美国等国家在20世纪就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任务,或者说走过了大量消耗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发展阶段。

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摆脱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仍是一项历史任务,是第一要务。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三,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耗竭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从世界能源储量看,化石能源在现有技术经济水平和开采强度下,煤炭仅可以用200多年,石油仅可以用40多年。尽管如此,我们也应看到,人类使用化石能源的经济成本越来越高,技术要求越来越强。

因此,发达国家把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放在节能、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技术开发上,正是出于对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考虑。研究开发第三代核电技术、节能技术、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氢能技术、电动汽车等,成为发达国家加大投入的领域。

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什么

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拓展资料:1.传统高碳经济的根源在于“碳锁定”西班牙学者格利高里·乌恩鲁最早提出和使用了“碳锁定”的概念。“碳锁定”是指自工业革命以来,对化石能源系统高度依赖的技术,成为主导技术盛行于世,政治经济、社会与其结成一个“技术制度综合体”并不断为这种技术寻找正当性,为其广泛商业化应用铺设道路。结果形成了一种共生的系统内在惯性,导致技术锁定和路径依赖,阻碍替代技术(零碳或低碳技术)的发展。从我国现状看,“碳锁定”效应较为明显,高碳经济特征较为突出。一是已成为能耗和碳排放大国。二是对高碳能源过度依赖。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以煤炭为基本能源的大国。三是对高碳产业过度依赖。四是对高碳技术过度依赖。能源系统效率仅为33.4%,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2. 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解除“碳锁定”既然传统高碳经济的根源在于“碳锁定”,那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真正的核心就在于“解锁”即解除“碳锁定”。尽管“碳锁定”根深蒂固,“解锁”难度极大,但是不“解锁”又没有出路,而且,越晚行动,陷于高“碳锁定”越深,摆脱的困难和成本亦越大。3.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我国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30年之久了,将其正式列入“五年规划”也已经有3次、长达15年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并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作为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国家甚至以主动调低“十二五”时期的经济发展速度指标(7%),来表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心和意志。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在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上提出“碳减排目标”,在2020年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今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十二五”单位GDP能耗下降16%,CO2排放降低1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上升至11.4%等目标。这标志着我国将正式进入碳总量控制时代。所谓“低碳经济”是相对于“高碳经济”而言的,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以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将促使能源消费方式、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革新,促使建立在化石燃料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向工业生态文明转变。这预示着新工业革命的到来,预示着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旋律和大方向。

什么是低碳经济核心是什么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其宗旨是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和利用低碳能源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保证。在过去的100年中,人类能源利用经历了从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再到石油和天然气时代的演变。在能源利用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能源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可再生能源所占的比例持续上升。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是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加快从“碳基能源”向“低碳能源”和“氢基能源”的转变,并使现有的“高碳能源”成为可能。碳”的能源结构逐步转变为“低碳”的能源结构,将转变为建立稳定、经济、清洁的(低碳)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低碳能源是指具有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和低碳排放的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其中,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电、海洋能、地热能和生物能。物质能量等。低碳能源的发展是清洁,低碳和环保的。低碳经济的发展与低碳能源的兴起是紧密联系和互动发展的、科学、绿色、低碳的能源战略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新道路的要素,也是中国工业文明进入生态文明的途径。在低碳经济的理念下,促进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转变,低碳能源革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发展机遇。它将决定国家财富,并将改变21世纪。放眼全球,思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低碳能源和气候环境的整体体系,中国发动新能源革命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中国发动新能源革命是真正实现历史梦想的根本途径。我们需要毫不犹豫地领导和发起这场低碳能源革命。

低碳经济是指什么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最早见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

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2003年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并且,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迫在眉睫。

2010年8月,中国发改委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工作。

相关介绍: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学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CO2 )和二氧化硫( SO2 )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新概念。

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定义的延伸还含有降低重化工业比重,提高现代服务业权重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内容;其宗旨是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

实现经济活动中人为排放二氧化碳与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动态平衡,维持地球生物圈的碳元素平衡,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保护臭氧层不致蚀缺。

低碳经济的实质

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

2003年,英国率先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把低碳经济作为重大的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欧盟制定了一揽子低碳政策,提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20%,能效要提高20%,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要提高20%,并将低碳经济作为国际合作的核心要素。

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激发了各国发展低碳经济,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热情,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后经济危机时代各国谋篇布局的首选,都将低碳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低碳经济的实现意义

低碳经济的实行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

低碳经济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发展低碳经济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所以要有资本的支持。不仅仅包括传统的资本市场、股票、债券等等的支持,还包括碳排放交易等等新的金融手段。